近年来,湖北省科技厅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基础研究创新策源能力,推动全省基础研究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夯实基础研究“政策桩”。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立足湖北省情及基础研究工作现状,先后印发《湖北省基础研究规划(2022-2030年)》《关于加强基础研究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若干措施》,从战略性前瞻性布局、支撑体系、人才培育引进、体制机制改革、基础研究发展生态等方面提出具体务实工作举措,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统筹布局和顶层设计。
同时,修订完善《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专用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健全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基本构建湖北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二是拓宽委地科技创新“合作桥”。
在第一期湖北-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到期后,及时续签第二期联合基金协议,明确未来5年(2025-2029年)共投入经费6亿元,围绕湖北发展的紧迫重大需求,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与国家基金委沟通对接,推动新设湖北-国家量子科学技术、器件与设施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拟定未来5年(2025-2029年)共投入10亿元,重点支持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
未来5年,湖北国家联合基金规模将达到3.2亿元/年,全省基础研究活力不断激发。
三是打造基础研究投入“增长阀”。
动员省内科研单位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性采用直播形式“带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训,助力我省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升项目申报质量。我省科研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经费逐年攀升,2024年,全省共计获批国家杰青项目30项,全国第4,创历史最佳位次。
推动财政部门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逐步增加年度专项预算达近3亿元,基础研究省级财政计划项目类预算资实现金破局增长。
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与有关地市政府、行业部门、龙头企业,聚焦重点地区科技发展、重要行业技术瓶颈设立联合基金,省联合基金规模从2022年1860万元增加到2025年1.2亿元,联合基金投入规模实现连续四年“翻番式”增长。
四是探索有组织基础研究“新范式”。
立足我省基础学科优势和重点产业领域需要,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基础学科领域试点建设“基础研究特区”,支持自由选题、自行立项、自主使用经费,探索建立符合基础研究科学规律的评价体系,推动实现一批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的重大原创突破。
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种子基金”作用,瞄准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杰出科技人才、战略科学家,探索建立省市基础研究人才接续培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潜力股”滚动支持,优势领域集中资源滴灌的基础研究新机制,实行单列推荐申报指标、单列“赛道”评审择优资助,通过多级联动有力支持和促进全省基础研究成果产出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